【新聞分享】3帳戶多出23萬元!20人慘受害 基隆婦被重判10年

基隆一名江姓婦人將3個金融帳戶提供給他人使用,還幫忙把匯入的款項拿去買虛擬貨幣,沒想到被20名受害者提告。法院認為,應分論併罰,最終依法判處她有期徒刑10年。
根據判決書,江婦在2023年9月前,將3個金融帳戶提供給一名身分不詳、自稱「NANA」的人使用。每當帳戶內有款項匯入,江婦就依「NANA」的指示,將資金用來購買虛擬貨幣,再轉入指定電子錢包。自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間,她一共收受20筆款項,總金額達23萬元,並從中抽取10%作為報酬。
江婦依「NANA」的指示,將資金用來購買虛擬貨幣。(示意圖/翻攝自pexels)
然而,被害人發現遭騙後報警,警方循線調查,赫然發現共有20人受害,皆指控江婦涉案。江婦到案後初稱,與「NANA」是基於商業合作信任才提供帳戶,並稱前兩個月並無異狀,對方還曾叮囑她不要與客戶聯繫,但隨後她便坦承全盤犯行。
基隆地方法院審理後認為,江婦未經查證即輕率將帳戶交予不明人士使用,並協助詐騙集團製造金流斷點,使被害人損失款項難以追討。法官指出,江婦所涉20起案件,各有不同被害人與犯意,依法應分論併罰,最終依詐欺取財等罪名,各判處有期徒刑2年,合併應執行10年有期徒刑,全案仍可上訴。
基隆地方法院審理後認為,江婦協助詐團製造金流斷點,使被害人損失款項難以追討。(圖/翻攝自Google maps)
基隆市警察局第一分局曾提醒,民眾務必保持警覺,勿輕信來路不明的投資訊息,包含假檢警、網路購物詐騙及假投資等,以及轄內常見的假投資、假網拍、假檢警與假交友四大詐騙手法。簡分局長強調,這些詐騙手法雖有不同包裝,但核心手法類似,都是利用「高額獲利」、「穩賺不賠」等語法騙取財物。
簡分局長表示,希冀提升民眾防範詐騙的警覺性,讓防詐種子深入各角落;也呼籲民眾,若遇到任何疑似詐騙的情形,可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查詢,或關注「打詐儀錶板」網站,隨時掌握最新防詐資訊。
江婦最終依詐欺取財等罪名,合併應執行10年有期徒刑,全案仍可上訴。(示意圖/翻攝自pexels)
https://today.line.me/tw/v2/article/kE61qxL?utm_source=lineshare